一个多月前落幕的哈尔滨亚冬会上,一款接近一人高的机器人亮相黑龙江省冰上训练中心速滑馆,与观众互动,介绍赛况;更早之前,在亚冬会火炬传递途中,它与火炬手精准“击掌”,就引发了关注。
这款人形机器人名为“夸父”,身高约1.6米、体重约45公斤,是由乐聚(深圳)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研发。在一场约4分钟的跑步训练中,它步态稳定、姿势自然,最高时速为5公里。
“2018年,一台人形机器人的造价高达300万元,核心零部件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到2025年,成本降至几十万元,国产化率达到90%。”创业9年来,乐聚机器人创始人、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学部“90后”研究员冷晓琨,一路见证国产人形机器人的成长。
“人形机器人不仅是技术的集成,更会给生产生活方式带来变革。”他说。
从冷门到热门,开年订单翻倍
“前几年,人形机器人还是个冷门赛道,走到哪儿都需要我们自己去推介;现在行业热度迅速攀升,技术突破与市场增长迎来爆发期。”冷晓琨说,今年一季度,公司订单量翻倍,累计销售大型人形机器人300台,而去年全年才销售110多台。
这一增长不仅反映了市场需求的快速释放,也表明人形机器人正在被越来越多行业所接受与应用,并吸引更多资本涌入。过去,深圳仅有七八家从事人形机器人研发的企业,而如今,全国相关企业数量已超过百家,不仅推动着技术进步和产品创新,市场也呈现出大幅增长态势。
在他看来,人形机器人技术大概经历基础科研、工业应用、生活服务三个发展阶段,目前正处于探索第三阶段的关键期。人形机器人的核心在于具身智能和大数据的融合,也是具身智能的最佳载体,其目标是让机器人像人一样感知和适应环境,从而实现真正的智能化应用。
人形机器人的应用场景正在不断拓展,如一汽红旗、北汽越野的零配件搬运,蔚来汽车的车辆瑕疵检测,以及一些智能装备企业的线缆分拣等,都已经使用乐聚的产品,将人们从简单重复、危险度高的工作岗位中解脱出来。
“人形机器人的未来不仅在工厂,更在于家庭。”冷晓琨说,未来,市场拓展将从工业领域向家庭服务、养老、医疗康复等领域延伸。
“市场狂热是必经阶段”
虽然2025年被称为人形机器人产业化元年,但目前还属于预热阶段,也是发展狂热期。这种热度类似于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互联网等行业的发展初期,资本大量涌入,市场驱动明显。
“市场狂热是行业发展的必经阶段,不仅是对技术的认可,也是对未来市场的信心。”冷晓琨说,人形机器人技术复杂、产业链长,需要大量资金和时间投入。随着行业热度提升,资本大规模进入有利于完成第一阶段的资本积累。未来3至5年,人形机器人行业将迎来大发展期。
2023年,工信部发布《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被业内称为“打响政策支持的第一枪”。今年全国两会上,具身智能等未来产业被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同时,多地积极布局人形机器人,如,深圳市科技创新局出台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行动计划,上海、合肥、苏州等地牵头建设人形机器人训练场,为企业提供试验和应用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