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E2025亚洲机器人大会暨展览会

ARCE亚洲机器人展览会-人形机器人篇

2025亚洲机器人大会ARCE机器人展览会12月19-21日广州国际采购中心举办详情登陆:www.arce-expo.com 


本文的目录
一、人形机器人的基本概念
二、有关人形机器人的重要数字
三、详细了解国内外的34款人形机器人
四、人形机器人的“十大趋势 

1·所谓人形机器人,又称仿生人,是指形状及尺寸与人体相似,能够模仿人类运动、表情、互动及动作的机器人。

简单理解就是具有人的形态,包括头部、躯干、手臂和腿部,可以完成人类肢体能完成的运动、任务,并具有类似人的感知、学习和认知能力的机器人。

根据机器人设计类型,人形机器人可分为腿足式、移动式、全能型、表演型。


2、人形机器人的三种垂直应用场景

工业领域、特种领域(如科研探索、抢险救灾等)、民生领域。


3、人形机器人的核心技术-概图

(图来自数字华夏)


二、有关人形机器人的重要数字

1、据《2024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生态发展研究》显示,预计到2026年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规模将突破200亿元,未来功能型整机将逐步占据主流。

2、2024年8月21日-25日,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人亦创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共计169家企业600余件创新产品参展,其中首发新品60余款,27款人形机器人在博览会亮相,创历届之最。

3、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数据显示,全球人形机器人的市场规模正以每年超20%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数百亿美元的规模。

4、高盛分析,未来10-15年人形机器人市场空间至少达60亿美元,预计2035年有望达到1540亿美元。


接下来重点来了。咱们继续往下看。

三、详细了解国内外的 34 款人形机器人

本文介绍的人形机器人涉及我国 28 款,国外 6款。(下图看全貌)

(一)国内人形机器人(28款)

1、科大讯飞人形机器人

这款机器人是讯飞超脑2030计划最新科技成果,也是全球首个集成大模型和多模态强化学习控制的人形机器人。其身高达170cm、体重为60kg。

在星火大模型V4.0的加持下,该款讯飞人形机器人的整体运动性能提升2倍,复杂任务拆解成功率超过95%,开放场景物体寻找成功率超过85%。

目前,该款产品已在深圳地铁11号线机场站上线试用。


2、宇树科技人形机器人

G1人形机器人在站立时的高1.32米,折叠时为690x450x300mm,重量约为35kg(含电池),拥有 23~43 个关节电机,关节最大扭矩 120N・m,支持模仿 & 强化学习驱动。

今年8月19日宇树科技宣布对 G1 人形机器人进行了量产设计升级,定价9.9万元起。

宇树机器人的其他型号:

消费级四足机器人Go2、Go2-W轮足版本,工业级四足机器人B2、B2-W,还有不断升级版的通用人形机器人H1。

动图封面


3、EX机器人

来自大连蒂艾斯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的EX机器人“小柒”是可定制的仿生人形机器人,具备基于昇思框架完成的情感机器人表情感知检测系统。


4、优必选工业版人形机器人

荣登2024年《财富》中国最佳设计榜。

优必选工业人形机器人 Walker S 已经率先走进智能工厂,进行搬运、分拣、质检等任务的实训。

身高1.7米,搭载了全新一代融合控制算法、高爆发与力柔顺驱动关节、刚柔耦合混连结构等全新构型提升了整机的运控能力,能在工业场景的移动产线上稳定步态行走。

动图封面


5、星尘智能机器人

星尘智能最新一代AI机器人助理Astribot S1,适用于科研、商业和家庭等多种场景,这一特点将为不同用户群体提供全新的智能体验。

动图封面


6、松延动力机器人

Dora是Noetix Robotics 最新一代产品级双足人形机器人,搭载高性能仿生机器人关节,具备高扭矩密度、高力矩带宽等特点,峰值扭矩120牛·米。

机身总重量25kg,高度1.2m,可实现续航时间大于2h。

可实现拟人奔跑、上下楼梯等步态效果,最大移动速度超过2m/s。

具备导航避障、视觉识别、语音交互、基于大语言模型的具身任务执行、拖拽示教、遥操作等功能。


7、帕西尼感知科技人形机器人

帕西尼感知科技第二代多维触觉人形机器人 TORA-ONE ,采用行业首款多维触觉与 AI 视觉双模态仿生灵巧手,专为复杂且精密的工业生产任务设计。

它基于先进的 VTLA-Model(视觉-触觉-语言-动作多模态感知模型),集成高清手眼相机与高效的 AI 视觉算法,结合近 2000 个自研高精度 ITPU 多维触觉传感单元和最前沿的多维触觉算法,实现了高效协作。


8、青龙全尺寸机器人

全尺寸通用人形机器人青龙,由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打造。

青龙全身集成了43个主动自由度,实现从头部到手部、臂部、腿部、腰部和踝部的全尺寸设计。

关节模组则是躯体结构的核心组成单元,它一共搭载了10种、31个关节,最大关节扭矩达到396nm,峰值扭矩密度实现了200nm/kg,用以实现高强度动力输出。

搭载了算力可达400tops的控制器和丰富的外部接口,用以满足人形机器人产品以及常规外部设备的使用要求。

青龙还搭载了有能量回收系统和输出稳压管理的电源系统,可以支持其在复杂工况下持续运行3小时至4小时。

动图封面


9、伟景智能人形采摘机器人

开启智慧农业新纪元,为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可能。


10、乐聚人形机器人

夸父搭载华为云盘古具身智能大模型,而且最新推出的夸父人形机器人科研版,支持“开箱即用”,配有第三方开发平台接入、开发辅助工具、仿真平台等完整的技术架构,还有开发文档、SDK、练习案例、大模型问答系统等。

动图封面


11、北京具身智能机器人

北京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通用机器人 天工 1.2 MAX ,身高173cm,体重60kg,髋膝关节扭矩320Nm,负载能力更大、速度更快、续航更长,具有更强的智能交互和任务执行能力。

内置多个视觉感知传感器及六维力传感器,配备惯性测量单元和3D视觉传感器,每秒可进行550万亿次计算。


12、智元机器人

智元发布了“远征”与“灵犀”两大系列共五款商用人形机器人新品:远征A2、远征A2-W、远征A2-Max、灵犀X1及灵犀X1-W。

这五款机器人采用了家族化设计语言,结合轮式与足式两种形态,覆盖交互服务、柔性智造、特种作业、科研教育和数据采集等应用场景。


13、开普勒机器人

开普勒通用人形机器人全身有40个关节自由度,双臂可搬运重量25-30公斤的物品,凭借低能耗可轻松工作8小时;得益于100 TOPS的算力,开普勒通用人形机器人可快速响应任务,特定场景下的执行成功率超过99%。

看下图,银色为开普勒 4.0代机器人,黄色则是4.5代机器人。


14、达闼机器人

达闼人形双足机器人 XR4 ,身高168cm,是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打造的全尺寸双足机器人。

不仅拥有超过60个智能柔性关节,还能以每小时3.5公里的速度移动,手臂可承载10公斤重物。

具有模仿学习和基于数字孪生的强化学习能力,可应用于工业制造、家庭养老和商业服务等多个领域。

价格39.9万元起。


15、复旦人形机器人

唯一一款高校制造的人形机器人。

光华一号是一款情感高度仿人的柔性精巧作业机器人,聚焦养老护理需求。

身高165cm,体重62kg,不仅会行走,还会做表情。


16、天链人形机器人

天链人形机器人T1Pro,身高约1.60米,全身自由度71个,重量43公斤。

关节最大扭矩达到450Nm,手臂单臂负载8kg,最大负载16kg,负重深蹲突破145kg。

机器人最大行走速度8km/h。


17、星动纪元人形机器人

星动纪元 L2 ,身高 1.65m,体重 48kg,已经可以实现在草坪、石子路、雪地上稳定行走,已经学会上下楼梯、背负重物、深蹲、跳跃乃至举重等复杂动作。

其自研高扭矩密度模块化关节模组和12个主动自由度灵巧手已完成多轮迭代,实现成本可控。

其腿部力量已达200kg以上,手部可以抓取5kg的重物。


18、钛虎人形机器人

钛虎人形机器人T170A,整体身高1.7米,采用钛虎自主研发的轻量化关节模组搭建,整体自重48公斤,实现单手负载5公斤。

其全身共设有44个自由度,还配备了先进的激光雷达和双目相机系统,为其提供了强大的环境感知与避障能力。

动图封面


19、卓益得人形机器人

卓益得 X02Lite 采用独特的肌腱仿生驱动方案,身高 1.6米,整机重量 28公斤,搭载 36V/15Ah电池,能实现6小时的续航。


20、傅利叶智能人形机器人

傅利叶GR-2 ,身高175cm,体重63kg,全身共有53个自由度,单臂运动负载达3kg,能够完成更复杂的操作。

续航时间延长至2小时,在支持直充的基础上,增加可拆卸换电方案,充分满足运动需求。


21、数字华夏人形机器人

有温度的人形机器人 夏澜 。


22、优理奇人形机器人

优理奇 Martian 是可以商业化量产的人形双足通用机器人。

它拥有 高度仿生的躯干构形和拟人化的运动控制,覆盖人体的主要自由度, 最大关节峰值扭矩达到 360N/m,具备快速行走、敏捷避障、稳健 上下坡、抗冲击干扰等运动功能。


23、逐际动力人形机器人

逐际动力新一代全尺寸、类人自由度的人形机器人CL-2。


24、浙江人形机器人

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领航者2号,体重 60千克,身高 1.65米,具备高精度轻量化仿人臂,单臂可负载5千克的重量。

行动最快速度超过每小时6千米,持续作业时间可达2小时。


25、加速进化人形机器人


26、小米人形机器人

小米 CyberOne 全尺寸人形仿生机器人。


27、小鹏人形机器人

小鹏汽车的人形机器人 PX5 。第二代机器人将拥有超过60个关节,灵活性显著提升,能够自然地进行复杂的手部操作。例如,它能够像人类一样使用手机下单,展示了其作为生活助理的巨大潜力。


28、清宝引擎人形机器人

清宝机器人最高有52个自由度、脸部像真人带有多种微表情、兼具视觉和人机对话功能、手臂可以拿2公斤物品。


(二)国外人形机器人(6款)

29、特斯拉人形机器人

特斯拉人形机器人 擎天柱(Optimus)。

美国。

动图封面


30、Agility Robotics人形机器人

专注于将人形机器人Digit应用于物流和仓储环境。

美国。


31、Boston Dynamics人形机器人

波士顿动力人形机器人 Atlas 。

动图封面


32、Engineered Arts 人形机器人

Engineered Arts 人形机器人 Ameca ,重49kg,1.87m,身体共有52个模块,支持51种关节运动。

它配备了一个更加精细和智能的身体(即AI×AB),主要依赖两大核心技术:

一个是机器人操作系统Tritium,另一个是Mesmer技术。

英国。


33、1X technologies 人形机器人

1X technologies 人形机器人 NEO Beta,一款专为家庭设计的双足人形机器人 。

NEO身高5英尺5英寸,大概1.65米,体重30公斤;步行速度2.5英里/小时(1.12m/s),跑步速度7.5英里/小时(3.35m/s)。

其手部有20个自由度,能举起超过自己体重两倍的70公斤的重量,可以携带最多20公斤重的物体。

运行时间为2到4个小时。

挪威。

动图封面


34、Figure AI 人形机器人

Figure 02 采用外骨骼结构,由电机驱动,身高5英尺6英寸,体重70公斤,专为在人类环境中工作而设计。

电池容量较前代产品增加了50%,一次充电可运行5小时,移动速度达1.2米/秒。

手部采用全新第四代人体尺寸,拥有16个自由度。最大承重25公斤,与人类相当。

美国。


四、人形机器人的“十大趋势”

来自《人形机器人十大趋势展望》报告。

内容如下:


一是人形机器人专属部组件与材料。

高爆发电机、高算力芯片、精密减速器、高精度传感器、长续航电池等核心零部件,将构筑起更加稳定、高性能的人形机器人硬件系统。


二是人工智能赋能人形机器人设计。

基于神经网络、图语法、进化算法等人工智能技术,人形机器人将能够根据场景和任务需求,自动构建腿足、手臂、躯干等模块,实现形态和控制的协同优化。


三是人形机器人运动智能。

人形机器人运动智能将实现三类能力,一是复杂地形行走:有望适应为人类搭建的斜坡、阶梯、门槛等复杂地形和狭窄环境,实现稳定、自适应、抗干扰的行走。二是双臂协同操作:在下半身抖动的情况下,将通过双臂协作,使用人类的工具和装备,完成高性能操作任务。三是“软补硬”技术:在硬件性能欠佳和传感信息匮乏时,将通过软补硬技术系统寻找和充分利用环境和信息,弥补硬件的不足,实现高水准的任务执行。


四是人形机器人多模态大模型。

人形机器人多模态大模型将能够通过融合语音、图像文本、传感信号、3D点云等多模态信息,为人形机器人的感认知和决策规划提供更强的多模态理解、生成和关联能力,提升在复杂场景任务中的泛化能力。


五是人形机器人大规模数据集。

基于仿真合成或实体机器人采集,构建大规模、标准化的人形机器人数据集,有利于提高人形机器人本体设计、仿真训练和算法迁移的能力。


六是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

具身智能是可以在高变化下做出迅猛、精准反应的高质量、高性能智能系统。它既不是单纯的虚拟环境下的计算机仿真,也不是完全偏于物理空间的机电系统,与人形机器人系统紧密相关。


七是受人体结构和神经机制启发的人形机器人。

不同于现有人形机器人从外向内地模拟人的功能,该类人形机器人能够从内向外地模拟人的肌肉骨骼系统和神经机理,探索人类实现高灵巧、高柔顺、高智能行为的本质机理。作为人形机器人研究的新途径,该类机器人有望搭建更接近人的高效稳定系统。


八是人形机器人开源社区。

人形机器人开源社区将在全球范围内聚集人形机器人领域专家学者,促进技术研讨、信息交流和多方合作,助力产业链上下游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


九是人形机器人大工厂。

人形机器人大工厂将在软件环境打通基于分析技术和大模型的本体设计—控制—智能算法研发,根据性能需求快速、定制化地设计和加工高质量、智能人形机器人系统,通过软硬一致性和新型零部件研发,实现硬件系统及其验证。


十是人形机器人的道德伦理与安全性。

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确保人形机器人的设计、开发和应用合乎人类道德和伦理价值,持久保障人类使用人形机器人的权益和安全,将为全人类带来更多福祉和便利。

文章来源:知乎 ,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人员删除

展会新闻

参观登记

参展登记

客服咨询号

联系我们:

ARCE亚洲机器人大会组委会

电话:+86 136 8173 9927 (同微)

E-mail:2824186133@qq.com

联系人:刘 洋(先生)

    版权所属:2025ARCE亚洲机器人大会暨展览会